庆祝中传70周年校庆|擘雅·品牌与计算广告工作坊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04浏览次数:12

     为庆祝中国传媒大学70周年校庆,擘雅·品牌与计算广告工作坊于9月21日至22日在中国广告博物馆报告厅举办。本次工作坊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83名学员参加了工作坊学习,来自学界和业界的15名专家学者展开授课研讨。


    9月21日上午9时,擘雅·品牌与计算广告工作坊开幕式正式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赵新利教授首先对与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与会人员隆重介绍了本次工作坊邀请到的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赵新利教授指出,广告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主动拥抱数字技术,积极贴近产业实践,回应产业重大问题。他表示,本次工作坊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

图片

     工作坊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院长何海明教授主持。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李新军副校长在致辞时指出,近年来,中传持续推进专业转型升级工作,学校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主动学习、研究和拥抱人工智能。品牌和计算广告是广告学院探索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也是未来学科的重要生长点。围绕品牌和计算广告这两个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交流对于推动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学科的高质量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我们要重视品牌的国际传播功能,重视数字化和智能化对广告造成的深刻影响。

图片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素白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工作坊的精心组织和准备表示赞许,认为工作坊搭建了一个学界业界间急需的沟通交流平台。她结合自己在亚洲广告周上的见闻指出,中国的数字广告创新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未来可以基于中国的数据优势、AI优势做出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当前广告学科面临挑战,学界业界更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新挑战、探索新方向。

图片
图片

   伊利集团海外声誉负责人刘鹏老师在《提升品牌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伊利集团自2006年以来的国际化历程,强调伊利不仅代表中国企业形象,还致力于塑造新时代中国品牌的全球形象。他指出,希望通过伊利的实践,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他还系统阐述了伊利在品牌战略、全球产业链布局等方面的做法、布局,展示了中国品牌如何成功“走出去”。

图片

   群邑Nexus中国区总裁Jerman Zhang在《AI驱动全域营销》中指出,AI智能基础技术正在快速发展,AI定义这个时代。AI从受众渠道、内容素材和数据三个关键核心因素上提升了广告。AI是营销互动和智慧“增益器”,是内容创作的放大器。他结合壳牌环保马拉松线上造车活动,康师傅“万里山河”AI新春送祝福等案例向大家展示了AI在广告营销中的运用。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品牌全球化研究中心(东盟)主任刘定坚老师结合自身咨询经历讲述了中国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的过程,探讨了未来中国品牌出海和数字营销的趋势。他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品牌而言,出海是必选题。出海表面看是由于国内市场竞争,但实质上是中国供应链逐渐强大,导致自身产能溢出,是中国竞争优势向外发展的自然结果,中美贸易摩擦只是催化剂。他指出,东盟市场成为出海企业第一站,民企逐步成为出海主体,数字营销成为亮点,品牌全球化对人才也呈现出新的需求。


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品牌研究所所长段淳林教授在《高端品牌的文化之争》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品牌强国、文化强国和数字强国时代,高端品牌正在迎来发展的新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下高端品牌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从交易营销到价值观营销,品牌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文化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从营销传播到品牌传播,文化让品牌成为信仰。文化助力品牌附加价值,品牌文化培育生活方式建构。在高端品牌的文化之争中,品牌更加需要关注自身核心价值,不断发掘文化内涵,以艺术创新文化表现形式,讲好品牌故事。从文化中为品牌找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创新力、竞争力。


图片


     上海外国语大学智能广告与传播科学研究所所长姜智彬教授在《前瞻性引领:中国计算广告自主知识的学科体系构建》中从建设基础、进展、挑战和规划四个方面全面地剖析了中国计算广告自主知识的学科体系建设这一重要命题。他着重指出,虽然我国计算广告学科建设在研究团队、专业方向、研究成果和交流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学科边界不清晰,专业教师短缺和人才培养不足,科研创新有待吸引年轻力量等方面的问题。未来要明确定位与跨学科整合,加强人才培养与实践整合,设立中长期规划与合作机制,并呼吁从品牌国际传播的角度设立计算广告学专业博士学位点。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名誉院长刘瑞旗先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各行各业都跟传播有关系,都需要广而告之。现在新技术发展迅速,我们要紧跟前沿,不断学习。同时,刘瑞旗院长也代表今天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对上台分享的学界业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片


     下午2点,在赵新利院长的主持下,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品牌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北京工商大学博士生导师高丽华教授在《品牌价值观一致性与传播策略优化——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例》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以“品牌价值观”、“品牌价值观的一致性”、“品牌认同”和“消费者涉入度”等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品牌价值观一致性与传播策略优化的问题。她建议,在国内市场要契合中国消费者价值观,增强品牌价值观一致性。在海外市场层面要强化“开放”这一品牌价值维度,提升品牌海外传播影响力。此外,还需要注重体验升级,提升消费涉入,加强体验营销,注重情感链接:聚焦个性需求,强化品牌认同。


图片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明略科技副总裁谭北平老师在《品牌之道,数智之法——四年中国新锐品牌跟踪研究发现》中分享了他在新锐品牌营销传播方面的深刻见解。谭北平老师通过丰富的品牌案例,展示了数字媒体时代下品牌营销的新逻辑和新策略。首次构建了新锐品牌增长潜力模型,同时提出“品牌潜力资产”这一类财务指标量化新锐品牌增长潜力。研究发现,组织能力始终是最重要的内生增长力,品牌理想的价值逐年凸显;数字体验的重要性早已超越了认知份额。他认为中国新锐品牌的全新品牌之道、数智之法是“从效出发,由品增长”。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黄昇民老师进行了《品牌道,非常道》的主题演讲。黄昇民教授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经济和文化的竞争必然聚焦品牌。他围绕中国品牌成长的四种力量、品牌传播直面的 “十字路”、 品牌生存的四个功课和品牌突破之“非常道”这四个方面展开,为大家绘制了一幅宏大的品牌发展逻辑图。


图片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品牌出海生态工作委员会联席理事长渠成老师在《机遇与挑战——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之路》中与大家分了享关于中国品牌出海的相关洞察。他认为,中国品牌的出海得益于产品力的不断提升,资金与经验的积累,以及新市场空间的打开。中国品牌出海可以增加海外收入占比,依托中国技术和供应链打造全新的国际品牌,也可以尝试海外并购后的在升级。虽然企业出海如火如荼,但也面临市场选择,本地化,品牌建设,线上线下渠道搭建,资金出海,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挑战。


图片


     中国广告协会国际传播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陆文龙老师在《中国品牌塑造与海外传播探讨》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中国品牌营销趋势和国际化趋势,提出了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的具体建议,并强调ESG国际化的重要性,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图片


     首日会议的最后,赵新利院长指出,今天的主旨发言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品牌出海,二是人工智能。这两个关键词之间有很多的内在关联,也为大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他还呼吁大家多关注国际传播,为国内品牌和广告的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至此,擘雅·品牌与计算广告暑期工作坊的首日会议圆满落下帷幕。


图片


     9月22日9时,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张驰老师介绍了上午场分享的四位嘉宾之后,擘雅·品牌与计算广告工作坊继续进行。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计算广告专业建设工作负责人吴殿义副教授在《新文科视角下的计算广告专业培养体系建设》中深入阐述了数字技术与广告行业历经百年的发展历程,剖析了用户需求与媒介平台的新变化、媒体场景与信息流重新整合的新趋势。他向大家介绍了计算广告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培养模式,展示了课程地图和课程板块,并预告即将推出的计算广告系列教材介,希望与全国高校携手推动新时代广告专业的发展。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马涛副教授作为教学团队代表分享了《计算广告概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从问题与探索,实践与执行,成效与收获,总结与体会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计算广告概论》与《计算广告实务》两门课程。她强调,概论课程与实务课程存在内在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计算广告学科的坚固基石。她指出,课程建设是课程团队通力合作和业界资源不断导入的结果。据介绍,除了马涛老师之外,两门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还包括王薇副教授,吴殿义副教授,刘珊副教授,龙思薇副教授。


图片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广告学系副主任宣长春老师详细介绍了1983年至2023年厦门大学广告学科建设情况、科研情况和人才培养成就与特色。他认为,需要重视广告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广告可以成为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载体,这也符合国家大的战略方向。他指出,厦门大学广告学系一直秉持着开放态度与合作精神,愿意与全国范围内的广告学专业同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开创广告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图片


     赵新利院长针对对擘雅·品牌实验班的建设情况进行分享。实验班将依托擘雅品牌研究院的优质资源,积极对接国家对品牌发展和国际传播的战略需求,服务企业出海需要。擘雅·品牌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他指出,未来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弱化专业,强化能力,解决问题。在上午场的总结中,他着重强调了国际传播和品牌出海对当今中国的重要意义,指出专业调整可能会是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常态,要积极想办法适应,不断推动专业转型升级。他期待与全国各高校学界以及业界专家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广告和品牌事业的繁荣发展。


图片



图片


     随后,由陈江华书记和赵新利院长主持的人工智能背景下广告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研讨会和中国传媒大学70周年庆之校友院友交流会(另文推送)在广告博物馆资料室举行。


图片



图片


      22日下午,广告学院营销智能传播仿真系统2.0版介绍与使用交流会在广告学院499实验室成功举办。吴殿义老师和高山老师详细介绍了仿真系统2.0版,该系统新版本全面升级,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真实性和可控性,还加强了理论性和数据支撑。系统通过仿真复杂广告运作环境,提供角色博弈、资源调度、环境影响及效果评价等功能板块,支持多门课程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还带领与会老师们分小组做系统测试,各位老师亲身体验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流程,并就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图片



图片


     至此,本次擘雅·品牌与计算广告工作坊圆满落幕。广告学院龙思薇副教授,王潞老师,党政办副主任谢斯予,科研办主任陈怡,擘雅品牌研究院品牌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阳、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梁建华,以及擘雅品牌研究院刘洁、陈晓鸥、刘姝君、唐树森等参加了会议。中国传媒大学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参加了工作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