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广告学专业组织了主题展板展示和校友座谈会两大活动,回顾专业设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展望广告学未来发展新篇章。
01.广告学专业历史沿革
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原北京广播学院设立广告学专业。1989年,第一届本科生踏入校园。1993年和2000年,广告学专业分别招收国内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广告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广告学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02.师资力量与课程建设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广告学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广告学专业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汇聚了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斐然,更在教育教学上倾注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在课程建设方面,广告学专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既具有前瞻性又立足当下,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行业实际,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03.科研成果与学术研究
在科研领域,广告学专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级课题相继攻克,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广告学领域首个且唯一立项的研究课题,“新中国公益广告发展史”为广告学的研究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广告四十年”项目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的发展历程,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
《广告学概论(第二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于2024年5月正式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广告学理论体系,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多部教材专著的出版与多名教师获奖,充分展示了广告学专业在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实力。
04.消费者专项研究
广告学专业自1988年成立之初,即专注于消费者研究领域,历时三十余年,成为中国消费市场及消费者研究的重镇。1996年编辑出版《1995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这是国内第一部城市消费研究年鉴。年鉴的出版弥补了中国大陆市场资讯业空白,境外工商企业和研究机构认为IMI年鉴促进了信息市场化,是了解中国市场的桥梁。此后十年间,至2005年,IMI共出版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九部,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大陆城市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生活方式,为学界研究和业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以黄京华教授、杨雪睿教授为核心的广告学系消费者研究课题组与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强强联合,自2012年开始合作进行中国生活者洞察,至今已有12年,联合发布了11部研究报告。双方从不同角度就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独有的消费现象、特定消费人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洞察与研究,其成果在业界产生深远影响。过去十二年的研究成果是双方研究人员用智慧与辛劳的共同浇灌,也是对中国不同时期生活者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的生动记录。
广告学系消费者研究课题组自2011年开启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的专项研究。以黄京华教授、杨雪睿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在2011年进行90后大学生网络化生活研究,是当时学界较早进行的、丰富翔实的研究课题。之后,2014年至2016年,广告学系消费者研究课题组与梵谋传媒合作,对90后大学生、95后大学生的媒介接触、移动互联网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2024年1月,广告学系消费者研究课题组与俺来也(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2023-2024中国大学生消费洞察白皮书》。
2021年至今,广告学系消费者研究课题组与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合作进行00后大学生价值观与生活形态研究,陆续发表了以“价值观”“美容生活”“兴趣爱好”“审美偏好”“信息行为意识”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引发行业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