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课程成果展 | 程序化广告投放实战(二)

程序化投放小组6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2021年10月23日 04:30
图片
图片

课程成果展

程序化广告投放实战(二)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程序化广告投放实战

授课对象:2019级与2020级广告学院数营、广告、公关、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五个专业本科生

授课教师:唐雪彤

授课学期:2021年夏季学期

授课学时:2周80学时

授课形式:面授课


课程简介

学生在系统性学习广告理论时,由于缺乏对于广告投放的实践机会,导致其在计算广告时代下较为被动。本课程与腾讯广告投放平台合作,赋予学生动手实践、首次尝试进行程序化广告投放的机会,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课知识与实践技术能力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于计算广告的全面理解。


经2021年夏季学期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以腾讯广告为主的数字广告投放完整过程,初步具备数字营销人才的基础实践能力。学生小组作业汇报共计六组,将在这个系列中逐一展示,敬请期待。

成果展示

经过两周的时间,我们小组的成员在小唐老师的帮助下,在腾讯广告投放系统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全员首次广告实际投放,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计算广告时代我们的努力方向。


小组成员:20数营白洁、20数营赵畅毅、20视传滕雨洁、20数营周思成、20视传王紫涵、20数营殷美淇、20数营卢芳霖、20数营李逸璇


小组选题

腾讯营销学院《广告创意策略洞察》课程





图片
图片

选题的确定




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我们总结出腾讯《广告创意策略洞察》课程的如下几大优势:

1. 可覆人群盖广:  从相关专业学生到缺乏专业知识的就业者;从互联网工作者到微商平台……对 “创意”感兴趣基本覆盖了各个领域和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而这恰好符合程序化投放的初始人群 属性要求。

2.产品卖点多样化:  课程免费,内容应用性强,讲师专业性强,网课便利、自由度高,课程时长短,学习门槛低……不同的的卖点可以对不同人群“对症下药”,做到精准定位。







前期市场调研



1. 用户分析

经过初步分类汇总,我们的目标人群有以下几类:

▪传媒、广告行业从业者

▪相关专业学生

▪非广告行业从业者

▪个体商户经营者

2. 竞品调研

▪MOOC

▪网易公开课

▪虎啸商学院...

目前市面上的网络课程平台多样、体系成熟、同质化严重,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树立腾讯新兴平台的差异化定位,发挥信息流广告的最大优势






投放方案制定



1.时间集中化

我们的预想是聚焦于一线城市的上班上学通勤人员,激发碎片化学习热情,所以选择了上午 7:00-10:00和下午17:00-20:00

 2.banner卡通化

不同于传统课程宣传海报采用的“以权威教师为核心“的版面策略,我组视传同学从用户视觉体 验出发,制作了美观独特且清晰的banner和落地页外观

3.slogan定位精简化

虽然课程本身有着课程免费、内容应用性强、讲师专业性强、自由度高、课程时长短、学习门 槛低等等卖点,但是单一的罗列并不能直观呈现出优势,故最终设置:0元,权威,便捷三个 主要卖点






图片

创意与素材设计



在反复商讨中,小组决定,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使用不同风格的创意。在保持素材风格的基础上,变换文字,以达到最好的投放效果。关于素材的设计,我们小组决定使用这种简约可爱的简笔画风格,以下是视传同学们所作的素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投放效果及优化


投放标签

第一次投放:25-35岁 18-40岁 18-30岁;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投放时段 17:00-22:00


第二次投放:25-35岁;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自定义人群为通常9:00前起床的人,广告行业从业人士,上进族和加班人;投放时段7:00-10:00


第三次第四次投放我们采用了AB test的研究方式,只更改目标人群的年龄;同时我们变更了出价方式,虽然都是按照广告每展示一千次来收取费用,但由CPM转为oCPM,广告系统经过预估点击率和转化率的分析后,向最有可能发生转化的用户展示广告,保证转化成本尽可能或者低于广告主的目标出价。


第三次投放:18-25岁;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自定义人群去除窄定向,延长时效,行为程度强;投放时段15:00-19:00,7:00-14:00


第四次投放:24-35岁;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自定义人群去除窄定向,延长时效,行为程度强;投放时段15:00-19:00,7:00-14:00



#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次的投放尝试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由于缺乏对投放系统的熟悉和对初期教育类广告投放的认知,我们在未收获预期曝光量的情况下未能耐心等待,而是频繁地修改人群年龄范围,导致后期数据报告变量过多、部分年龄段样本过少,导致获得数据不具有代表意义。

通过数据分析来看:曝光量男性稍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主要有18-24岁人群构成。


图片



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得出:


第一次投放

问题:曝光率、点击率过低

原因:人群定向不准确

调整方式:启用自定义人群定向包


#2


  

第二次投放我们将年龄范围缩小、地域放宽以达到曝光量和定向性之间最好的平衡点,我们怀着激动与好奇,弄懂了DMP平台设置的集合交并属性,添加了几个看似已经可以牢牢锁定目标人群的标签。但是第二天的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我们依然收获着320,207次的大量曝光,却仅有523次点击量。


图片



在使用DMP人群定向包的时候没能发现,其实有些选项的覆盖人群很窄很窄,而有些选项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曝光量预测的变动让我们很疑惑,直到小唐老师介绍另一种竞价方式我们才了解到问题所在。


第二次投放

   问题:曝光量大,点击量少

   原因:人群定向包设置不合理,竞价方式不合适

   调整方式:重新规划定向包,采取智能竞价模式


#3



在第三次投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2元/点击的oCPM竞价模式,将兴趣行为设置为行为程度强,放开时效,去除窄定向,并开启了自动扩量。同时我们是设置了testA:18-25岁和testB:24-35岁,并且做了不同时段的对比。这次我们的曝光量表现依然不错,点击率也翻了一倍。

但是当我们查看年龄分布时,才发现开启的自动扩量未设置限制条件,导致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记录。

图片


图片

投放收获


NEW ARRIVAL


虽然我们没有获得足够的数据积累做进一步优化,但就目前的统计分析来看,我们发现的现象有以下几个


1. 由性别分布图看,随着我们的定向逐渐准确,男女比例差异逐渐明显,从3:1一直到7:1左右

2. 各个年龄段的人点击率大体相似,甚至35-40岁人群点击率高于20-25岁我们主要关注的人群

3. 24-35岁人群在下午的曝光表现明显好于上午,使用手机存在较强的时间差异性,而18-25岁人群并没有表现出此差异




图片


组员

学习心得


NEW ARRIVAL


20视传滕雨洁:老师的这门课程能够切实链接起来以往作图设计和反馈效果之间的断层,让我明白在设计过程中要更加理性,要把握需求和风格之间的平衡,数据在指导设计中也十分重要;同时也更加理解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意义。

能够借助腾讯这样的平台切实体验整个广告投放过程是十分珍贵的体验,很享受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


20视传王紫涵:这次小学期选择了老师的《程序化广告投放与实践》课程。作为视传专业的学生,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让我们设计者在做设计时能迅速得到效果反馈。也让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根据不同的用户定向以及数据导向做出不同的设计,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作为一个广告设计者,更应该将用户放在首位,为不同用户做不同的广告。不仅如此,也让我了解到整个程序化广告投放的实践过程,我们整个小组从讨论、定方案到设计再到投放,都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20数营卢芳霖:通过《程序化广告投放与实践》,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在不断优化程序化广告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对广告投放的经验与感悟。除了对一些专有名词的认识,我还对整个程序化广告投放的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AB test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在我日后的学习之中!


20数营周思成:作为数营的学生,在这之前对于数字营销其实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在上了老师的小学期课程之后,虽然只是数字营销的一个小实践,其实很有助于我们对我们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具象、清晰的认识。另外老师的课很轻松,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和常规学习不同, 一种在不断试错和讨论中成长!


20数营白洁:程序化广告投放课程让我第一次投入到了广告实战之中,并且是学到、用到、得到的正反馈。通过这节课程,除了获取知识、付诸实践之外,我更多的是对制作程序化广告的整个流程提升了兴趣,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愿意去付出、去专注在其中的职业。老师的耐心和细心以及专业的知识也多次点拨到我,总之很感谢这次课程机会以及老师的付出,能够参与这次的小学期十分的幸运。


文案:殷美淇

排版:卢芳霖

图片来源:滕雨洁、王紫涵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